hungenlee.blogspot.com
Struggle‧Beyond: 十月 2009
http://hungenlee.blogspot.com/2009_10_01_archive.html
頭版大多是院長的話,代表著該院近期積極思考或醞釀發展的方向。當然,偶爾也會有其他處室的文章會刊登於此,但無論如何,院訊的頭版就如同報紙的社論,是表達該院立場的主要空間。 基本上,院訊出刊的日期大多在月初,不過也有半年為一期的,或許是囿於不同的功能與取向吧!而這些按月出版者,卻又不見得按時於網上更新,甚至網頁品質不佳,完全呈現馬賽克狀。 之前在台灣,網路使用方便,翻閱各家院訊,僅只彈指間,看到這種馬賽克,關掉就算了。可是到了南非,網路按「流量」計費,已經不允許亂開網頁。幾經考量,我索性鎖定聖光的院訊,作為每個月初我一定拜訪的網站。 聖光的院訊有幾個優點,網頁品質不錯、按時更新,最重要的是,他的頭版精彩可期!自從周學信老師上任院長以來,他的每一篇文章,我都沒放過。 每個禮拜一次的希伯來文課,是我們在這裡唯一的「正規」課程。其實說正規也不太對,畢竟我們只有旁聽,沒有正式選修。然而這個不正式的課程,卻讓我們對學習這件事情有很多的體會。 每次研討會,看著他們討論的文本,不是NRSV、NIV也不是南非話的聖經,而是BHS-希伯來文聖經。那些不同語...或許有人會質疑,這差別很大嗎?為何一...當然,我...
hungenlee.blogspot.com
Struggle‧Beyond: 三月 2011
http://hungenlee.blogspot.com/2011_03_01_archive.html
提醒著,那段難忘的回憶:Struggle‧Beyond. 訂閱: 文章 (Atom). Stellenbosch, South Africa. 咖啡的甘美,不在於價格,卻是品嚐者的味蕾! Google Website Translator Gadget. 米果【私‧生活意見】. To Be a Theologian of the Cross. Watermark範本. 由 Blogger.
hsinlien.blogspot.com
牽引‧跟隨: 2013-03-17
http://hsinlien.blogspot.com/2013_03_17_archive.html
旁聽宣教神學的課,牧師畫了 差派者←使命→受派者,來解釋宣教(使命),我看見使命是發動者,覺得很有疑義,下課後去問,牧師同時也畫了一個箭頭從差派者到使命,並且加了受害者會給受派者箭頭。 上帝給人使命,這是我們一般的觀念,這堂課沒有推翻這個觀念,但是提出一個可能性,是否受哭的哀聲會形成使命,上帝給自己一個使命,上帝成為使命的發動者,如同出埃及記的可能性,以色列百姓受到壓迫,所以向上帝哭號,上帝再來興起拯救工作。 整個行動,使命有可能會不斷延續幾代,「結案」是上帝,上帝發上帝結,人如何在這過程檢視,需要不斷去尋求上帝的意思,去聽受苦人的聲音。 昨天,系統神學的老師提出現代「資本化與世俗化的神學挑戰」,提出現代社會裡,人為服膺資本主義的價值觀,將自己「工具化」的情形,也因此,教會成了逃避世界的天國出口,卻不肯也不願成為改變社會結構的領銜者。 我深深感到與人民一起所開展的信仰論述,也作為自己的期許,什麼時候我缺乏傾聽受苦的聲,參與受苦者的可能,我的確要準備不要當傳道者的可能,因為沒有使命。 浮水印範本 技術提供: Blogger.
hsinlien.blogspot.com
牽引‧跟隨: 2013-06-30
http://hsinlien.blogspot.com/2013_06_30_archive.html
老師邊講邊憤慨,說這些圖謀人家土地的 ,. 我一直在想,台灣發生這麼多的土地災禍 ,. 晚上看著公視,大埔的居民哭著 ,. 六坪?這是我們多少人家的房間而已 ,. 假如這事件的成立,台灣不再可能是個好住的地方 。 如同那個律師說的:去鄉村有徵地蓋園區 ,. 我們都要努力把自己變強:變有錢,變有權 ,. 禍災!!不眷顧弱勢孤苦人的執政者與社會 。 喜歡寫東西、幻想、思考生命,試圖通過書寫來表達自己的貧乏、嘆息、希望與等待 . 文字會過去,我也會過去,但上帝會讓祂所使用的東西繼續存留。 浮水印範本 技術提供: Blogger.
hungenlee.blogspot.com
Struggle‧Beyond: 十月 2010
http://hungenlee.blogspot.com/2010_10_01_archive.html
人在異鄉,最麻煩的恐怕就是飲食了。南非人愛吃肉,尤其是烤肉。不像臺灣人,豆乾、青椒、蛤蠣都加入菜單,豐富又多變化,肉還切的薄薄地,非常秀氣。南非人的烤肉就真的只有肉,舉凡牛肉、羊肉、豬肉、雞肉或是羚羊肉、鴕鳥肉,反正看得到的都是大塊大塊的肉,頂多加上不同肉類灌製的肉腸—還是肉。 可是,不曉得為什麼,每一種肉的腥味都相當重,而且佐料也用得凶,對於吃慣清淡口味的我們來說,真是痛苦難耐,也幾乎耗盡了珮恩繁重的課業外僅存的一點精力(不是我不幫忙,而是她在這部分的表現實在優異…我只能做做蛋糕、蘋果派之類的甜點,還有洗菜、洗碗之類的雜工,她才是我們家的大廚)。 事實上,不僅僅是煮飯這件事,連我的頭髮都是珮恩包辦。為了省錢,我們買了一把電推,以及從臺灣帶來的打薄剪刀,就這麼開始理髮人生。珮恩從沒學過理髮,連電推都是第一次上手,但拜我頭髮其快無比的生長速度,她每個月都有幸可以練習一次,到現在不戴眼鏡也能夠迅速完成理髮。 不信?上個禮拜,她拿著電推剪我頭髮,剪啊剪,心裡不禁犯嘀咕:「奇怪,今天李宏恩的頭髮怎麼完全不毛燥...訂閱: 文章 (Atom). Stellenbosch, South Africa.
hsinlien.blogspot.com
牽引‧跟隨: 2013-03-03
http://hsinlien.blogspot.com/2013_03_03_archive.html
在經歷與制度未明的狀態裡,我不斷在弱化自己訴求的「不可能」、「自己找碴」、「自己該想辦法」、「特例就是該自我負責」的點上,無法去突破我的訴求其實也應該被聽見。 晚上去聽樂青的分享,他提到他們在與公權力對抗時,剛開始也會很理性地評估「妥協」,萬一什麼沒有,還有什麼,萬一,萬一,萬一,直到他們發現說是政治協商的談判,其實僅是一場設計好早已決定結果的會議,他們才改變這種妥協,畢竟商人自己知道底線,殺價說不定他們還有的賺。 原來,我也要有大膽說出訴求的勇氣,在此之前,不予妥協。 喜歡寫東西、幻想、思考生命,試圖通過書寫來表達自己的貧乏、嘆息、希望與等待 . 文字會過去,我也會過去,但上帝會讓祂所使用的東西繼續存留。 浮水印範本 技術提供: Blogger.
hsinlien.blogspot.com
牽引‧跟隨: 2013-08-18
http://hsinlien.blogspot.com/2013_08_18_archive.html
終於,還是想寫些東西,不具體的,不化名的,然後述說一些自己想法,在那些想像的背後。 之所以用那些「想像」,是覺得這些日子以來,常不斷跟過去的三年對照,想起上課時老師說的話,牧師們說的話,看書看看到的話,然後不斷地與現實做調整,在些原則裡頭,才知道有些事,還是要實際牧會了才知道。 12300;做人」是基本的,尤其是長輩多時,怎麼進退,成了很重要的事,即便他們都看我做不年輕的年輕傳道,但到底,我的閱歷仍是比他們來的少些。 於是,可能有的姿態除了是上帝所賦予的,還有的是再謙卑的晚輩,請教著前事。 即便扮演著「年輕者」的角色,卻因為身分而得到尊重,於是乎,大小場合的祈禱成為必須,而我也開始體會牧師說的,也許,有些人會因會看到牧師,身體好一半的道理。 上帝的僕人,對著相信者來說,永遠是觸摸、傳達上帝的管道。 我只好將這一切的巧合歸功於上帝的預備,在聆聽許多的故事裡,安靜的去看那些年的預備,與我原先預料的差異,卻剛好著。 然而,在許多許多不同裡,那些缺乏的、完美的特質,卻更多是需要與呼召的相遇。 我會學習去成為祢放我在這位置的意義,超越我的想像之外,就是信仰了。 浮水印範本 技術提供: Blogger.
hsinlien.blogspot.com
牽引‧跟隨: 2013-12-15
http://hsinlien.blogspot.com/2013_12_15_archive.html
12304;牽引‧跟隨 大池】. 最近,很習慣喜歡跳tone,縱使我知道好像應該有某個樣子,維持一個高超屬靈領袖的姿態,但不怎麼地,好像成為每個我反思後想維持的姿態。 因為跳tone,好像也比較可以越過原本人與人之間,敏感且壁壘分明的點,因為跳tone,好像也比較讓想拿起武器互相攻擊的兩端,成為一種似笑非笑的兩端。 在承擔著「前女友」的種種情感,有時也只有跟夥伴唱唱那首「過去讓它過去」,然後笑笑這好像仍然是揮不去的魔咒,但專心仰望呼召我們的主是重要的,不然人性裡,只是會試圖在我們身上找尋任何過往的記憶、失落、愁緒、難過與憤怒,然後踩著「前女友」分手的陰影,我在獨特的我,那個上帝把我們擺放於此的我裡,繼續想搖醒,那個還沒有很專心談戀愛、約會的對象。 我知道我不完全了解上帝擺放的真正意義,正如偶爾,我也想逃走的心情一般,高傲地想唱「分手快樂」,但轉眼間也點點頭,唉!這原本不是你情我願的開始,本來需要磨合與繼續發現優點啊。 或者,在他們想找聖潔時,摳一下鼻孔,證明我也是個有「女漢」一面的人。 浮水印範本 技術提供: Blogger.
hsinlien.blogspot.com
牽引‧跟隨: 2012-12-09
http://hsinlien.blogspot.com/2012_12_09_archive.html
開始接到經文是暑假,忙著CPE,去圖書館把該有的書都借回來,但因為太忙,擱置的時候比看的機會多。 開學時又發現自己這學期必須補些學分,太忙,努力先把釋義寫出來,最基本的。 寫完還是不是很能夠進入經文, 覺得自己擅長的是敘述,因為可以論述、想像,詩歌,好個人的情感,怎麼都很難跟人分享。 自己的限制是,這不單是個人重生得救的感受,還是對整個國家有上帝保護帶領的感恩。 記得第一次問牧師這段經文時,他鼓勵我寫出來安慰、鼓勵現在,越來越處在危險狀態的台灣,那時有好大的感動,覺得自己的使命好大,但反過來,這個超越個人的體驗,有先知眼界的體驗,我可以寫嗎? 找了背景,試圖放進去,例子呢? 沒想到,就這麼在這種反覆裡,反這樣的簽約在台北以致台灣成為一場學運,而我也參與其中,去衝撞自己在國家機器、企業壟斷、媒體不報導致偏差的認知裡,上帝的作為是什麼,我要怎麼去回應。 在媒體對準學生,一遍一遍的批判裡,感到受挫、打擊。 但是,那種曾經經歷現場、過程的處境卻不得不使我敬畏。 浮水印範本 技術提供: 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