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tour.blogspot.com
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白話說明: 七月 2015
http://putour.blogspot.com/2015_07_01_archive.html
這是個靜修的園地,歡迎光臨,任何人對任何主題,都可發表意見,隨緣歡喜! 一時,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,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無漏大阿羅漢。佛子住持善超諸有,能於國土成就威儀,從佛轉輪妙堪遺囑,嚴淨毘尼弘範三界,應身無量度脫眾生,拔濟未來越諸塵累。其名曰:大智舍利弗、摩訶目乾連、摩訶拘絺羅、富樓那彌多羅尼子、須菩提、優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。復有無量辟支無學并其初心同來佛所,屬諸比丘休夏自恣。十方菩薩諮決心疑,欽奉慈嚴將求密義。即時如來敷座宴安,為諸會中宣示深奧,法筵清眾得未曾有,迦陵仙音遍十方界,恒沙菩薩來聚道場,文殊師利而為上首。 三界之軌則模範。可以應化身無量無數,來度化超拔有情眾生,讓他們,能脫離現前及未來輪迴果報的苦難,超越脫離所有塵世間,的勞累的繫絆。這些大阿羅漢有大智舍利弗、摩訶目犍連、摩訶拘絺羅、富樓那彌多羅尼子、須菩提、優波尼沙陀等這些首座,還有無量無數的辟支佛,連同初發心弟子們,...這時候,波斯匿王因為他的父王忌日,準備了齋飯菜席,請釋迦摩尼佛到皇宮內供齋,親自出來迎接釋迦摩尼佛。擺設了非常豐盛無上珍...爾時,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,遭大幻術...這時釋迦摩尼佛已經知道...
putour.blogspot.com
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白話說明: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八白話說明(下)
http://putour.blogspot.com/2013/11/blog-post_3442.html
這是個靜修的園地,歡迎光臨,任何人對任何主題,都可發表意見,隨緣歡喜! 12300;云何六報?阿難!一切眾生六識造業,所招惡報從六根出。 12300;云何惡報從六根出?一者見報招引惡果。此見業交,則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,亡者神識飛墜乘煙,入無間獄發明二相:. 12300;一者明見,則能遍見種種惡物,生無量畏;二者暗見,寂然不見,生無量恐。如是見火、燒聽能為鑊湯洋銅;燒息能為黑烟紫焰;燒味能為燋丸鐵糜;燒觸能為熱灰爐炭;燒心能生星火迸灑煽鼓空界。 12300;二者聞報招引惡果。此聞業交,則臨終時先見波濤沒溺天地,亡者神識降注乘流,入無間獄發明二相:一者開聽,聽種種鬧精神愗亂;二者閉聽,寂無所聞幽魄沈沒。如是聞波,注聞則能為責為詰;注見則能為雷為吼,為惡毒氣;注息則能為雨為霧,灑諸毒虫周滿身體;注味則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;注觸則能為畜為鬼為. 食;衝思則能為灰為瘴,為飛砂礰擊碎身體。 第一者、如果是,由眼識造作的業,所招引的惡果,那麼在臨到死亡時,這個亡者眼識所造作的業,感招現前,首先會看到,猛火...第二類的亡者神識,是在一種毫無聲響黑暗,觀不見任何物相,的境界中...像這樣,由眼識造業&#...
putour.blogspot.com
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白話說明: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四白話說明(上)
http://putour.blogspot.com/2015/07/blog-post_82.html
這是個靜修的園地,歡迎光臨,任何人對任何主題,都可發表意見,隨緣歡喜! 爾時,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而白佛言:「大威德世尊!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。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,今聞如來微妙法音,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,本所不見,何況得聞?佛雖宣明令我除惑,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。 世尊!如阿難輩,雖則開悟習漏未除;我等會中登無漏者,雖盡諸漏,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。世尊!若復世間一切根、塵、陰、處、界等,皆如來藏清淨本然,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,次第遷流終而復始?又如來說地、水、火、風本性圓融,周遍法界湛然常住。 世尊!若地性遍,云何容水?水性周遍火則不生,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,不相. 滅?世尊!地性障礙,空性虛通,云何二俱周遍法界?而我不知是義攸往,惟願如來宣流大慈,開我迷雲及諸大眾。」作是語已,五體投地,欽渴如來無上慈誨。 佛陀雖然宣揚說明,想要讓我們銷除疑惑,但是我們現今,仍然還沒能夠詳盡的了解,這些法義,達到究竟而沒有疑惑的境地。 世尊。如阿難等人,雖然已經開啟智慧,悟解佛理,但宿習有漏之業...佛言:「若無所明則無明...釋迦摩尼佛說道...
scopiow.blogspot.com
禪 意: 不要去想他
http://scopiow.blogspot.com/2013/12/blog-post_3.html
這是個靜修的園地,歡迎光臨,對任何主題,均可自由發表意見,隨緣歡喜。 永明和尚曰。 此重玄門。名言路絕。隨智所演。以廣見聞。唯證方知。非情所解。若親證時。悉是現量之境。處處入法界。念念見遮那。若但隨文義所解。只是陰識依通。當逆順境時。還成滯礙。遇差別問處。皆是疑情。 如鹽官安禪師問講華嚴大師云。華嚴經有幾種法界。對曰。略而言之有十種法界。廣而言之重重無盡。鹽官舉拂子云。是第幾重法界。 大師俛首擬答之。鹽官訶曰。思而知。慮而解。是鬼家活計. 12290;日下孤燈。果然失照。出去。 予聞華嚴宗曰。 勝熱婆羅門。火聚刀山。是般若無分別智。彼疏義者。如葉公畫龍。 真龍忽見。投筆怖走. 訂閱: 張貼留言 (Atom). 12304;一○○】舉。僧問巴陵。如何是吹毛劍。陵云。珊瑚枝枝撐著月。 160; 菩提樹攝影集. 淨名經云。佛說婬怒癡性。即是解脫。 簡單範本 範本圖片創作者: Jason Morrow.
powhan.blogspot.com
普賢菩薩十大行願: 旋陀羅尼、百千萬億旋陀羅尼
http://powhan.blogspot.com/2013/11/blog-post_3463.html
白佛言:- - - - - - - - -. 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,得見我身,甚大歡喜,轉復精進,以見我故,即得三昧及陀羅尼,. 12289;百千萬億旋陀羅尼、法音方便陀羅尼,得如是等陀羅尼。 12288;(術語)法華三陀羅尼之一。謂於法門得旋轉自在之力也。嘉祥法華義疏十曰:. 12300;旋陀羅尼,於法門中圓滿具足,出沒無礙。」. 12288;(名數)於諸陀羅尼之字門逆順旋轉而為釋,故云旋陀羅尼字輪門。此有八種:. 一、以一字釋一切字義。如釋迦字之時,但以種種之因緣而觀本不生,即見無所作. 之義,乃至如釋訶字亦以種種之因緣而觀本不生,即見無因之義(是就初之迦與後. 二、以一切字釋一字。如釋阿字之時,以種種之因緣而觀無造作,即見本不生,乃. 三、一切字成立一字。一切法本不生,以無作故,如虛空無相故,無行故,無合故. 四、一字成立一切字。一字法無作也,以其本不生故,乃至一切法無因也,以其本. 五、以一切字破一字。如執人有造作,應破彼而言,若諸法本不生之義已成立,而. 云有作,是義不然,乃至執有因,亦破彼而言,若諸法本不生之義已成立,而云有. 訂閱: 張貼留言 (Atom).
putour.blogspot.com
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白話說明: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六白話說明(上)
http://putour.blogspot.com/2014/11/blog-post.html
這是個靜修的園地,歡迎光臨,任何人對任何主題,都可發表意見,隨緣歡喜! 爾時,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「世尊!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,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,我於彼佛發菩提心,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。初於聞中入流亡所,所入既寂,動靜二相了然不生,如是漸增,聞、所聞盡,盡聞不住,覺、所覺空,空覺極圓,空、所空滅,生滅既滅寂滅現前,忽然超越世出世間,十方圓明獲二殊勝: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,與佛如來同一慈力;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,與諸眾生同一悲仰。 那時觀世音菩薩,即刻從座位上站起來,頂禮佛的腳後,向釋迦摩尼佛說道:世尊,回想起我以往,在不可量數計算,像恒河沙塵數量那麼多劫以前,那個時期,有佛出現於在這世間,名叫觀世音。我在觀世音佛前,發起菩提心。觀世音佛就教導我從聞. 或受持素呾纜,或受持毘奈耶,或受持阿毘達磨,或聞親教師說,或聞軌範師說,或聞展轉傳授藏說,或聞隨一如理者說. 正定,正心行處。息止緣慮,凝結心念,故曰息慮凝心. 五縕、身、心、覺受、聲響都在. 動的聲響與及靜止的聲響,這二種聲相,都很明確的不再生起,一片寂然( 4. 又因為阿陀那識甚深細,一切種子如瀑流&...
putour.blogspot.com
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白話說明: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八白話說明(上)
http://putour.blogspot.com/2013/11/blog-post_5184.html
這是個靜修的園地,歡迎光臨,任何人對任何主題,都可發表意見,隨緣歡喜! 12300;阿難!如是眾生一一類中,亦各各具十二顛倒;猶如揑目亂花發生,顛倒妙圓真淨明心,具足如斯虛妄亂想。汝今修證佛三摩提,於是本因元所亂想,立三漸次方得除滅;如淨器中除去毒蜜,以諸湯水并雜灰香洗滌其器,後貯甘露。云何名為三種漸次?一者修習,除其助因;二者真修,刳其正性;三者增進,違其現業。 阿難,這些各類的眾生每一類中,也都各各具有,上面所說的,十二種顛倒。就好像,用手揑眼睛,可看見空中,產生虛妄不實的亂花一樣。眾生本具微妙圓融,遍滿一切處,真實清淨光明本心,顛倒錯亂的,充滿像這樣,虛妄錯亂的想相。你現在要來修證,佛所教導的三摩提. 舊稱三昧譯曰定、等持、正定、一境性。心念定止故云定,離掉舉故云等,心不散亂故云持. 顯發真如自性。第三者更進一步的,增加精進修持戒律。在現前六境中,不造業 . 舊作搏食。以鼻嗅,以舌味,或固體或液體等有形段之食也。以香味觸之三塵為體。 舊作念食。於第六意識,想所欲之境,生希望之念,以資助諸根。 的眾生,應當斷絕不要吃世間五種辛辣的菜,這五種辛辣的菜,煮熟了食...65292;菩薩天仙以及十方的善神&...
scopiow.blogspot.com
禪 意: 修行與叢林
http://scopiow.blogspot.com/2013/11/blog-post_2213.html
這是個靜修的園地,歡迎光臨,對任何主題,均可自由發表意見,隨緣歡喜。 訂閱: 張貼留言 (Atom). 12304;一○○】舉。僧問巴陵。如何是吹毛劍。陵云。珊瑚枝枝撐著月。 160; 菩提樹攝影集. 淨名經云。佛說婬怒癡性。即是解脫。 淨名經云。佛說婬怒癡性。即是解脫。 黃蘗斷際禪師=「宛凌錄」. 善財童子想著:此乃至不著一切世間窟宅者,之所住處。 簡單範本 範本圖片創作者: Jason Morrow.
putour.blogspot.com
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白話說明: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三白話說明
http://putour.blogspot.com/2015/07/blog-post_62.html
這是個靜修的園地,歡迎光臨,任何人對任何主題,都可發表意見,隨緣歡喜! 12300;復次,阿難!云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?阿難!即彼目精瞪發勞者,兼目與勞同是菩提,瞪發勞相因于明暗二種妄塵,發見居中吸此塵象,名為見性,此見離彼明暗二塵,畢竟無體。如是,阿難!當知是見非明暗來,非於根出,不於空生。何以故?若從明來,暗即隨滅,應非見暗。若從暗來,明即隨滅,應無見明。若從根生,必無明暗。如是見精,本無自性。若於空出,前矚塵象歸當見根;又空自觀,何關汝入。是故當知眼入虛妄,本非因緣、非自然性。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,又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,舊曰六入,新曰六處,即十二入十二處也。六境為外之六入,六根為內之六入. 謂一切眾生煩惱心中,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之業。如石中有金,木中有火,故云垢藏之中,佛性滿足,是名如來藏. 12300;阿難!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,耳根勞故頭中作聲,兼耳與勞同是菩提。瞪發勞相因于動靜二種妄塵,發聞居中吸此塵象,名聽聞性,此聞離彼動靜二塵,畢竟無體。如是...若是聽聞性在虛空出,虛空有聽聞性所成的性體存在,就不是虛空。又若是虛空能自己聽...12300;阿難!譬如...
scopiow.blogspot.com
禪 意: 菩提達摩製~無心論~白話說明(上)
http://scopiow.blogspot.com/2013/11/blog-post_17.html
這是個靜修的園地,歡迎光臨,對任何主題,均可自由發表意見,隨緣歡喜。 夫至理無言。要假言而顯理。大道無相。為接麤而見形。今且假立二人共談無心之論矣。 至高無上的道理,自己本身,是沒有聲音,不會言語的。但是卻又需要,假藉語言、文字的說明,才能顯現出,這個至高無上道理的意義 。這至高無上的大道,沒有形相,沒有一切言語造作,但是為了,接引心性粗略的有情眾生,能契入這至高無上的道理。而儘量的,以言語文字的說明,來顯發這至高無上大道,概略的形相和義理來。 現在,我門就假設,有一個和尚,和他的一個弟子,的問答。來顯發,這個無心的法義吧! 問曰。既云無心。誰能見聞覺知。誰知無心。 弟子問道。既然說無心。那麼是由甚麼,來看見、聽聞、覺受、感知這一切現象呢? 答曰。還是無心既見聞覺知。還是無心能知無心。 和尚回答說。既是見、聞、覺、知還是無心。能識知無心的,還是無心。 問曰。既若無心。即合無有見聞覺知。云何得有見聞覺知。 和尚回答說。我雖然是無心但還是能見能聞能覺能知。 . 問曰。既能見聞覺知。即是有心。那得稱無。 12288;(名數)眼識,耳識,鼻識,...和尚回答說。你只要仔細的ᦁ...